留學資訊
家庭教育:父母的愛既不能早退又不能遲到
- 2018-04-08 14:52
- 來源:互聯網公開信息
在2009年12月29日的《家庭周刊》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主張對孩子采取鼓勵性教育的留洋博士朱凡(Frank)。他的教育核心觀點——“孩子我只陪你到16歲”,見報之后在讀者當中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朱凡的教育心得集《爸爸,你可以不一樣》出版后也躋身了暢銷之列。
有趣的是,自稱“豬爸爸”的朱凡與“狼爸”蕭百佑一家也是朋友。蕭百佑因為堅持奉行最傳統的教育方式——“打”,將幾個孩子先后送進北大而名聲大噪。朱凡坦言,雖然和“狼爸”彼此尊重,關系不錯,但并不認同其教育理念。“作為父母,我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我從來不把孩子是否進入北大清華等高校作為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父母只要完成自己的責任就行了。”朱凡說,他并不像其他家長一樣注重分數,更不主張體罰、責罵等教育方式,只希望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擁有責任感,快樂、自立,凡事“do your best”(盡力而為)!
目前,朱家長女嘉盈、次女嘉寶都在海外求學,幼子承恩還在廣州讀書。近日,記者收到來自大洋彼岸的喜訊,嘉盈已被加拿大著名學府多倫多大學錄取,即將于今年秋天開始步入異國高校生活。作為孩子人生顧問的父母,如何在孩子成長階段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核心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哪些素養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在送子女赴海外求學較過去普遍的今天,留在國內的父母又該注意哪些問題?針對這些話題,記者再度拜訪朱凡一家,聽“豬爸爸”講了一堂富有啟發性的“柔性教育課”。
出國第一課:學會規劃自己的未來
朱家長女嘉盈是家里第一個遠赴加拿大留學的孩子。16歲時,她獨自漂洋過海,來到距離溫哥華不遠的維多利亞島,在當地一所全日制寄宿女子中學就讀。這所學校是一家人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慎重考慮之后作出的選擇,不僅環境優美寧靜,而且校風正派、管理嚴格。
在完全陌生、遠離父母庇護的環境中,嘉盈開始了一個人的留學生活,她面臨的第一道關卡便是:怎么才能跟得上全英文教學的節奏和進度?由于英語基礎不錯,加上課余反復溫習,她花了大約半個學期的時間來克服這個難題。爸爸朱凡更是貼心地買了一個錄音機送給她,父母的良苦用心,讓獨自在外的嘉盈倍感溫暖。
談到中西方高中教育的差別時,嘉盈感受頗深地說:“國內教育很緊張,很有壓力,大考小考不斷;相較之下,國外的高中課程輕松很多,節奏偏慢,甚至舒服到讓人感到無聊。”此外,學校采用選修學分制度,可跨年級選課,沒有固定班級和教室,選什么課就去對應的教室上課,這與國內的情況大相徑庭。
嘉盈印象最深的課程,是一門叫做Planning(規劃)的必修課,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從中學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掌握自主權。比如加拿大規定高中生一周要做150分鐘的運動,畢業前要做滿30個小時的義工,這些要求怎么和日常學業相結合,合理統籌安排?加拿大的高中沒有“高考”一說,學生從高二開始,就要根據自己以后申請的學校和系別的要求,有選擇性地修滿所需課程學分,然后遞交申請材料。這等于說學生從高中起,就要決定自己求學乃至就業方向。
朱凡認為,中西高中教育體制上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此:國內是驅趕著孩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高度統一的教學設置和白熱化的競爭氛圍之下,學生鮮有時間去認真思考自己的理想,規劃職業和生活,包括知識架構以及對社會的回饋。
早年留學海外的經歷,使得朱凡非常注重對孩子“責任觀”的培育:即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朱家三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學著擬定假期作息表,無論是彈琴、繪畫還是打籃球,孩子們的課余愛好都是自己說了算。朱凡和他們約定:不需要你練得有多棒,只要你持之以恒,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嘉盈自幼喜歡畫畫,但她并沒有選擇美術專業,因為“不想把自己的興趣當作全職”,她選擇了視覺心理學專業,希望將來能發揮特長,投身特殊兒童教育領域,她認為這份工作“很有趣,也很有意義”。根據申請專業要求,嘉盈除了必修課英語之外,還選擇了數學、化學、生物及大學微積分等課程。從上網查詢、選擇大學到填表、寄送資料,這些申請工作都由她獨立完成。她笑著說,這些瑣碎的事情,曾讓很多習慣了被父母、老師包辦前程的亞洲同學抓狂。
堅定理財觀,不被奢侈風左右
朱家次女嘉寶在國內讀完初二就去了姐姐所在的學校,踏上漫漫留學路。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何況出國的時候,嘉寶只有14歲,媽媽特別不放心。幸虧網絡發達,一家人約好,每周都會打電話或者網上視頻聊天,了解姐妹倆在大洋彼岸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朱凡坦言,兩個女兒尚未成年就離家千里,作家長的自然少不了牽掛擔心。比起學業,更讓父母操心的是交友圈。
嘉寶剛進學校的時候,發現自己所在的年級就她一個亞洲人,加上沒有國內的班級概念,要融入當地同齡人的生活圈并不容易,她一度為此感到孤獨和茫然。“同學大都是本地人,從小就認識,所以交際圈子很固定。作為一個新人,如果你不主動去接近她們,她們是不會跟你親近的。最多也就是大家見面的時候hi and goodbye(問好和再見)那種關系,很有禮貌,但保持距離。”嘉寶憑借開朗、活潑的個性,從課堂上選修同一門課的同學開始,然后“順藤摸瓜”,從同學到同學的朋友,逐漸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圈。
相比妹妹所在的年級,嘉盈所在的年級,亞洲人比例超過了一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她發現,身邊的同學當中,外來者容易抱團,比如從內地、香港、臺灣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有自成一套的“社交網絡”。嘉盈交朋友并不太看重對方來自哪里,而是更看重大家是否有相同的興趣和話題,對彼此的性格、品質是否認同。
嘉盈在朋友中間很受歡迎,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算得上是一個“另類”,尤其是在消費觀上。一般說來,能送孩子出國的家庭都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不少同學更是“非富則貴”,家長給的零花錢十分慷慨,女孩們花起錢來也絕不手軟。周末和節假日,嘉盈坐一個多小時的輪船,從維多利亞島到溫哥華,而她的同學嫌麻煩,打“飛的”去溫哥華購物。逛街時,嘉盈的同學在商場里血拼各種名牌,從不在乎價格,常常刷爆信用卡;而她始終堅持花錢要有限度、有計劃,買東西會再三考慮實用性和性價比,不會隨意添置不需要的奢侈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處攀比成風的環境中,焉能不為所動?嘉盈淡然一笑:“正是因為跟她們反差這么大,才讓我更加堅定。”她把自己的簡樸和務實,歸功于爸爸從小灌輸的理財概念。比如從姐妹倆上小學起,朱凡就有意識地引導她們認識錢。朱凡夫婦給孩子自制兒童銀行存折,教他們養成儲蓄的習慣,每周零花錢實行定額制,壓歲錢由兩夫婦保管到18歲,然后連本帶利,交還孩子自行處理……這些潛移默化的習慣為日后孩子出國自己掌管“財政大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父母的愛不能早退、遲到
如今,朱家三個孩子就剩小兒子承恩還留在廣州讀小學,按照父子倆的想法,他也計劃16歲出國留學。孩子這么小,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信心放手讓其出國?難道“豬爸爸”有什么獨到的“遙控”秘訣?
“秘訣就是‘不遙控’啊!”朱凡爽朗一笑。他表示:“不要指望父母能遙控千里之外的子女,讓孩子出去,你就要有信心。現在的小孩很叛逆,很有自己的想法,與其出了國才來想方設法遙控,不如從小打好家教基礎,守住為人處世的底線。”而在朱凡看來,這個“基礎”最重要的就是三點:“生存、生活、生命”三大點。
所謂“生存”,就是要孩子具備一定的生存技能,學會自我保護。說到這里,朱凡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他和嘉寶出門時看到有小偷打算行竊,結果朱凡用計嚇走了對方。回到家后,全家人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嘉寶問爸爸為什么不直接出面制止,朱凡告訴女兒:“見義勇為是好事,但是要有智慧,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安全之前,不可莽撞行事,要冷靜,講究技巧。”
“生活”是指要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朱家兩個女兒出國前,都曾入讀廣州的寄宿學校,提前適應、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朱凡夫婦還從小就教孩子洗衣服和做飯,這些技能在兩個女兒出國后都派上了用場,二女兒嘉寶比姐姐還要擅長廚藝,趁著假期回國,她給一家人做了一次甜品,受到一致好評。
“生命”則是指人生觀、價值觀,包括學會控制自我情緒。小兒子承恩被同學起花名,很不開心。回家后,朱凡夫婦告訴他:“如果我們阻止不了別人這么做,悶悶不樂也于事無補,不如放下煩惱,淡然以對。”第二天,承恩又遇到同樣的事,只當沒有聽到,后來同學們漸漸覺得無趣,也就不再叫了。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朱凡夫婦也在不斷地反省,對家教方式適時做出調整。“嘉盈成年了,進入大學,我們就該用成人的視角來同她進行溝通和交流;而小兒子馬上升六年級,也要把‘兒童教育頻道’轉換到‘青少年頻道’了。”
承恩雖然才12歲,但說到夢想卻頭頭是道:“我想當一名漫畫,不需要很出名,給雜志周刊畫連載就行,只要有粉絲我就會很開心了。”看到奧運比賽中失利的運動員面對鏡頭淚流滿面地道歉,承恩點評道:“他們已經盡力了,金牌并不是那么重要。”朱凡演講和錄制節目時,承恩有時候也會跟著一起接受采訪。朱凡說:“我要讓他知道男生在公共場合應該怎樣講話,舉止得當,將來他還要學會什么叫做男人的承諾,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朱凡強調,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同時,父母也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和子女進行平等對話。朱凡夫婦事業有成,只要孩子在家,總是推掉一切商場上的應酬享受天倫之樂,無論是大女兒的畢業典禮,還是小兒子的比賽,他們都盡量出席,不錯過見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的首要責任就是陪伴他們求學成長,這樣的愛既不能早退,也不能遲到,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出現。給孩子們的愛,要來得恰到好處。” “豬爸爸”和三個子女相擁而坐,一臉平靜滿足的笑容。
相關推薦
- 去英國留學家庭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18-03-22
- 中英孩子教育方式差異大 追溯背后兩大原因 2018-04-08
- 理性看待留學利與弊 莫把出國當唯一途徑 2018-04-08
- 去歐洲旅游須知 2018-03-22
- 《2018出國留學藍皮書》專題解讀之九: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留學選擇 2018-01-30